拿破仑曾说:“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。”相传是因为拿破仑在每个士兵的背包中都放着一根指挥杖,是因为当战斗中有士兵或军官不幸牺牲时,可以按照部队中的职级,相对应的士兵掏出指挥杖继续指挥战斗,避免军队陷入混乱。后来在拿破仑《行军包里的元帅权杖》文章中,也提到过他曾提拔的26名元帅中,有24名是出身士兵,他们的身世很普通,都是平头百姓出身。
理想和目标会激励我们产生工作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,作为“士兵”的我们立志是第一步,志向有多高,路就有多远。我们立志成“将军”,也许未必最终能成为“将军”,但若没有一个足够高远的理想,怎么能有扶摇直上的勇气,怎么能让这颗平庸之心庄严起来?
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,而当不了士兵的将军也一定不会是好将军。只有士兵出身的将军,有经历,有技能,有能力当好将军。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皇帝,对他描述最多的是“表里洞达,雄武之略”。这不是美其名曰,而是他确有过人之处。
明成祖尚是燕王的时候,就曾多次亲自带兵远征蒙古,凭借靖难一役颠覆整个大明朝廷。明成祖登基为帝后,处于漠北地区的鞑靼部落虎视眈眈。由于派去北征的丘福将军轻敌冒进,导致十万大军全军覆没,刚经历过“靖难之役”的大明王朝元气尚未恢复。于是朱棣决定亲自挂帅,率部御驾亲征,打仗都是冲在前面的,完全不把自己当皇帝。他在位期间共五次北伐漠北,保大明北疆几十年安定,肃清了蒙古部落对北方边境的影响。
这也警醒了做“将军”的人,当了将军之后,也不能忘了士兵的“作战技能”。身居高位仍要勿忘初心,做将军的人更应该是兼具才能和品性的人。当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,“将军”也可以义无反顾的冲锋一线、上阵杀敌。
别让努力配不上野心!
别让作为配不上初心!
志当存高远!
不忘梦归处!
官方微信公众号